2015-02-04 08:56:04
来源:水母网

水母网2月4日讯(YMG记者 姜乾 通讯员 王强 言芳 海超 摄影报道)王成刚种植的蘑菇,用的都是自己生产的苹果木有机肥培育而成,不含任何化学成分,然后在其中加入菌种,经过15天的发酵,拿回家后,只需要早晚定时喷点水,新鲜的蘑菇自然长成。
王成刚用5年时间攻关,申请下2项国家专利,利用苹果枝条加工出优质有机肥,又在其中加入蘑菇菌丝开发出盆栽蘑菇,变废为宝效益好。
“我们这儿种植的蘑菇,又名苹果‘菇’娘,用的都是自己生产的苹果木有机肥培育而成,不含任何化学成分,然后在其中加入菌种,经过15天的发酵,拿回家后,只需要早晚定时喷点水,新鲜的蘑菇自然长成!”昨天,栖霞市蛇窝泊镇大柳家村的一处温室大棚里,果农王成刚手拿一个盆栽蘑菇,自豪地说。
栖霞,中国苹果之都,有100亩万果园,每年修剪落下的苹果枝条可达20多万吨。这些废弃枝条以前只能作为柴火,一堆堆、一垛垛的摆放在村民的房前屋后,既浪费了资源,又影响村容村貌。而今,果农王成刚用5年时间攻关,申请下2项国家专利,利用苹果枝条加工出优质有机肥,又在其中加入蘑菇菌丝开发出盆栽蘑菇,变废为宝效益好。
王成刚的温室大棚,外面用厚厚的塑料纸和棉被盖着,里面近300平方米的面积内,空中自动喷雾系统间隔三四米就有一个,地上则整齐地摆放着50个塑料筐,筐内一簇簇蘑菇长势正旺。“外面盖棉被主要是起保温作用,喷雾设施主要是为了保湿。”王成刚说。
作为镇里的“名人”,王成刚可谓家喻户晓。今年38岁的他,原本经营着一家冷库,储存苹果。但近年来,随着冷库数量增多,经营受到制约,加之果农施肥率偏高,果园出现土壤肥力下降、板结等问题,他一直在思考着果业转型。“解决土壤肥力下降,最好的办法是加大有机肥的施用比例,可是目前市场上的有机肥,不仅价格高,而且有机质含量低,所以我下定决心研制质优价廉的有机肥,供果农使用。”王成刚说。
经过多次考察,最终王成刚把目光瞄向了苹果枝条。因为作为苹果之都,栖霞上百万亩果园,年可产苹果枝条20多万吨。可以说,这东西在当地司空见惯,取材容易。
材料有了,可如何将废弃的苹果枝条变身有机肥,这让王成刚费尽了心血。前后经过5年的刻苦攻关,他才最终研发成功。
生产出了优质有机肥,王成刚又把目光瞄向了食用菌生产。“底料由我们生产的苹果木有机肥混合蘑菇菌料,在车间内经过高温消毒、冷却、菌丝培育、装箱等环节,菌丝已初步成长。”王成刚说,消费者拿回家后,只需要早晚喷点水,就可亲眼见证蘑菇的成长过程,生长三至五茬。
有了好东西,自然不愁卖。目前王成刚先期培育的1万箱苹果“菇”娘,早已被青岛、烟台等地的市民预订一空,销售形势非常乐观。
慕婷
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:0535-6631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