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7-23 09:26:48
来源:水母网
水母网7月23日讯(通讯员 陈学江 姜英娴)农家书屋是党和政府重视“三农”、关心民生,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,构建和谐社会所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和公益事业。2020年7月21日上午,莱州市朱桥镇河东村村委会正在隆重举行“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书屋”的揭牌仪式,把振兴乡村文化,倡导农民朋友们多读书、读好书的“遍地书香读书活动”推向了高潮。
自“乡村振兴”莱州朱桥服务队进驻以来,始终把发展文化振兴作为服务队推动乡村振兴的助推剂。去年10月,烟台市总工会为发挥农家书屋在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的重要作用,在全市开展工会助力乡村振兴“农家书屋”申报工作。借此机会,服务队队长陈学江积极向其原派单位烟台市总工会申报此项目,为服务村庄河东村配套了价值2万元的图书,积极引导服务村庄农民知晓农家书屋、走进农家书屋,做到真实有效的惠民、便民,发挥好乡村文化“大粮仓”的作用,全面提升服务村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,努力建设书香农村,推动乡村文化振兴。
高标准、严把关,在建设标准上下功夫
进驻伊始,服务队与镇有关领导及村书记、主任商讨研究决定,依托乡村振兴河东党建示范区,在二楼建设“农家书屋”,方便老百姓借阅图书。建设过程中,服务队认真落实建设方案,严把质量关,对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,努力打造既实用又美观的特色书屋。对于书架的设计、桌椅板凳等的采购均列出详细的方案,提高书屋建设设施的标准,使书屋真正成为乡村文明的“文化站”。
重品质、切实际,在优选书目上下功夫
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,切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,服务队在与河东村负责人选择书目时,严格按照国家和山东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选书配书,针对农民需求,抛弃“高大上”的理论书籍和学术类书籍,选择适合农民群众“胃口”、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书籍,真正把农民想看、爱看,富有“农味、村味、乡情味”的图书摆上书架。及时补充党的创新理论、法律、传统文化、农村电商、养殖技术、科学种植、病虫害防治以及儿童读物等方面的书籍,真正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的“精神粮仓”、致富的“技术站”。
定制度、强管理,在严格规范上下功夫
为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建设使用管理水平,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,服务队联合河东村,在农家书屋成立图书管理小组并制定《图书管理制度》《图书借阅制度》、设立图书借阅记录本,定期由值班的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对图书进行管理。同时,在书屋设立意见箱、建议栏,每季度收集一次,老百姓提出的图书书目和管理建议将作为下一批采购书籍、加强管理的重要参考,让老百姓自己参与书屋的管理和运行,使书屋健康可持续性发展。朱桥服务队为进一步提高书屋的管理水平,每季度一次对图书管理小组进行业务培训,共同努力将农家书屋建成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“精神乐园”和“致富加油站”。
多形式、重参与,在活动组织上下功夫
为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资源,服务队组织各种读书活动。从改善农村文化环境、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出发,将农家书屋与党员教育、农业技术推广等内容相结合,开展主题党日、农技专题培训等活动;采取村党员干部领读、带读、经典读书会等多种方式举办各类主题阅读活动。抓住寒暑假及传统文化节日等时间节点,针对农村老人、妇女、儿童的需要,开展读书看报、文化体育、科技培训等活动。正在书屋看书的孙国利主任感慨地说:“书屋就在我家隔壁,为我看书学习提供了方便,平时看看书,增长点儿知识。生产中遇到难题,可随时来免费查资料,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好事。”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“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”。没有书籍,我们还可能停留在茹毛饮血、刀耕火种的时代。“农家书屋”的设立,能让农民朋友们多读书、读好书,开拓视野,增长知识,提高文化素养。通过阅读书目,更多的现代农民逐渐了解外面的世界,学习了发展现代农业相关知识,增长才干,促进科学种田、上马家庭副业项目,在学中干,干中学,不断实践和进步,促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张经纬
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:0535-6631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