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8-31 17:28:50
来源:水母网
水母网08月31日讯(通讯员 石万华)2013年中国出现较为严重的“奶荒”,刺激了国内以及包括新西兰、澳大利亚等主要进口国奶牛养殖的快速增长,直接导致了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原奶生产过剩。加之近年来进口奶源不断扩大、进口量激增和国内奶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,国内奶牛养殖业举步维艰,蓬莱市奶牛养殖业受到了巨大冲击。蓬莱市通过对奶牛养殖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,由点及面对奶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研判,并提出了对策建议,以期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。
一、蓬莱市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
蓬莱市奶牛养殖业起步较晚,尚未形成规模,2010年之前,全市奶牛存栏不足1000头,以散养为主;2014年,全市奶牛养殖业达到历史高位,存栏奶牛1650头,年牛奶产量达到8230吨;2015年,奶牛存栏降至1400头,年牛奶产量7064吨。综合近年来统计数据,蓬莱市奶牛养殖业呈现如下特点:
(一)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。2013年以来,奶牛散养户逐年递减,特别是2015年呈现加速退出态势,1年内奶牛散养户骤降29.3%;与之相对应的,是奶牛规模化比例逐年提升,规模化比例从2013年的27.5%提升到2015年的49.2%,保持了每年10%以上的增速。2016年,全市仍保持散户退出、规模化比例提升的趋势。
近三年蓬莱市奶牛养殖分布情况统计表
年度 | 奶牛养殖分布 | 备注 | |||||
散养 | 规模化 | ||||||
户数(户) | 存栏(头) | 占比 | 户数(户) | 存栏(头) | 占比 | ||
2013 | 164 | 1116 | 72.5% | 4 | 424 | 27.5% | |
2014 | 157 | 1012 | 61.3% | 4 | 638 | 38.7% | |
2015 | 111 | 710 | 50.8% | 5 | 689 | 49.2% |
(二)奶牛产能人为限制。蓬莱市奶牛平均单产能力6.6吨,比全国单产水平高近1吨,但2014年以来,全市奶牛单产统计却下降明显,2015年平均单产仅为5.8吨。据蓬莱市安康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祖松介绍,2014年下半年以来,奶价骤降,为降低生产成本,对奶牛采取了限饲、控水等措施,人为降低了牛奶产量。
(三)鲜奶销路被动转变。蓬莱市所产牛奶主要通过奶企收购和零售两种途径消化,但2014年下半年开始奶企拒收,蓬莱市的牛奶不得不转为零售。原蓬莱市玉玲奶站负责人苗桂玲介绍,其于2009年开始经营奶站,2013年高峰时同时向3家奶企送奶,日收购量最高达18吨,超过蓬莱市总产奶量的50%,但2014年奶企无理由拒收,导致奶站倒闭。目前,蓬莱市没有奶站,除1家规模场通过自有奶吧销售外,其余均通过散奶零售形式销售。
二、存在问题
(一)价格倒挂。与国外奶价相比,我国奶价呈现严重的倒挂现象,国外乳制品到岸完税价格甚至低于国内成本价,是限制我国牛奶养殖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。根据对全市奶牛规模场、散养户的抽样调查,蓬莱市生鲜牛奶的理想成本价为3元/公斤,成本高的原因主要包括: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。牧草种植比例极低,产量远不能满足饲喂需要,特别是苜蓿等高端饲草主要依靠外调,且饲草价格远高于国外牛奶主产国;二是养殖水平不高。奶牛产仔率、性控技术、疫病防控、舒适度等各种技术普及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,奶牛单产高,但奶牛场存栏均产低。
(二)亏损严重。2014年以来,生鲜牛奶收购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运行,最低降至1.2元/公斤,虽然之后有所回升,但速度缓慢,难升易降,到春节前后最高升至3.5元/公斤,目前又降至3元/公斤,养殖户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,市场调节加速散养退出,规模场发展也举步维艰。
(三)进口冲击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全国进口乳制品106.3万吨,同比增长33.1%,其中液态奶32.5万吨,增幅80.1%,干乳制品73.8万吨,增幅19.4%。国内绝大多数奶企使用奶粉作为原料加工复原乳和酸奶品类,直接对我国生鲜乳销量产生了冲击。具体到蓬莱市,则是生鲜乳没有奶企收购,只能通过零售解决。
(四)消费不振。2015年,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34公斤,远低于全球平均111公斤和亚洲平均75公斤,而欧盟、北美分别为271公斤和258公斤。就目前来看,我国奶类尚没有大的提振,特别是婴幼儿奶粉消费更多地选择进口品牌,消费失活导致了奶企库存积压。
三、价格走势分析
牛奶价格震荡不止,上行乏力,主要还是受供需矛盾的影响。当前奶价继续探底,后市奶价仍有回落的压力,奶业后市发展并不乐观。当前乳品消费难以提振,乳品企业产品销售困窘,压力传递到养殖端。后市来看,消费端没有得到有效的启动和开发,奶价上行乏力。
四、对策建议
(一)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。一是推进学生奶计划。建议政府将学生奶计划正式列入国家总体规划,政府出资、统一采购、统一供应,以巴氏奶和酸奶为主要采购品种,既增强了青少年体质,又对牛奶消费有极大的提振作用;二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。建议国家设立相应的扶持项目,对奶牛养殖、乳制品加工等环节通过资金补助、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;三是支持牛奶就地消化。通过政策、资金、税收等方面支持奶吧等地方牛奶加工企业发展,逐步实现牛奶的就地消化,实现奶制品生产多渠道供应。
(二)推出政策性奶价保险。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性奶价保险,通过保险防控奶价暴跌引发的奶牛养殖巨亏风险,并可使奶牛养殖业形成良性循环。
(三)完善配套体系建设。建议推进种植结构变革,通过“粮改饲”项目,推动牧草种植发展,逐步打造种养结合的配套系统,形成完善的牧草产业体系。
(四)修改现行产品标准。建议修订酸奶生产标准,将酸奶的生产原料限定为生鲜乳,将奶粉排除在外,可利好我国奶业生产。
(五)建立奶粉国家储备。参照猪肉国家储备的形式,建立奶粉国家储备体系,可起到极大地调节作用,既能应对“奶荒”问题,又能一定程度缓解原奶生产过剩的冲击。
(六)实行“巴氏奶行动”。在我国乳制品中,只有巴氏鲜奶要求必须使用生鲜牛奶为原料,因此推进巴氏鲜奶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奶牛养殖业困境的关键。建议推进全国性的“巴氏奶行动”,通过政府提倡、消费引导,大力发展地方性区域品牌,为巴氏鲜奶生产与消费提供宽松的氛围和条件,逐步实现奶源的本土化。
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:0535-6631311